白沙镇处在江津区西南部,由于阳光照射长江江畔沙粒呈现白色得名。东汉末年建场,北宋《元丰九域志》曾载名。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设水驿。清宣统二年(1910)置镇,民国时设第三区署,1949年后设第五区。1951年至1956年曾为江津县治。1957年至今为白沙镇。
白沙镇是万里长江上游的国家级第一深水良港,更是黔北地区及江津西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幅员面积23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2012年主城区人口近10万余人。是重庆市第一人口大镇及重庆市重点发展的中等城市。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之美称和 “小香港”之盛誉。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2013年12月,江津白沙被纳入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是重庆首个试点镇。2012年,被列入全国第三批改革发展小城镇。白沙镇依托白沙工业园,以科学发展观贯穿全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各个环节,着力采取以下措施,把白沙建设成为建设成为风貌独具、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越、功能齐全、辐射明显、产业发达、经济繁荣、镇风文明、和谐宜居的现代文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宜居宜业的长江上游中等城市。一是推进发展规划创新,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二是培育特色镇域经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三是以改革为动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健全政府管理体制,促进政府职能转换。白沙镇所辖的苟洲半岛也是千古贤臣文种的故乡。
历史沿革
白沙镇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末年,就有人口聚居,形成村落,唐朝时期曾在此兴建大圣寺,此后,宋、元、明、清朝代,均在此设建制镇,民国时期在此设江津县第三区署。解放后,这里曾6年作为江津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80年至今,设白沙镇人民政府,现为区级镇。
在《蜀中广记》、《太平广记》等卷中考证在唐代时期白沙就因大圣寺而声名远播,由此可见当时的白沙也有相当程度的繁荣。也成城镇也说不定,但建于何年,规模,格局如何,今也失考,据《巴国通录》苟洲半岛是千古能臣文种的故乡,文种故里每年游客络绎不绝,都想瞻仰这位2000多年前成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就霸业的著名人物,
由他而引发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历史精典典故,看着这尊历经风雨的雕塑,让后世为之扼腕叹息,让人遐思当年与伍子胥伯嚭斗法时的智慧场景,都为他未听陶朱公范蠡忠告而惋惜不止。
典籍可籍的建镇年代在北宋前期。由曾肇、李德昌等根据原修于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的《九域图》于宋神宗赵项宁年间(1068——1077年)所重修的《元丰九域志》。在卷八记载“雍熙四年,南平县并入江津。江津,(渝)州南一百二十里,有汉东、伏市、白沙、长沙、圣钟、石羊、玉栏、灵感、石鼓、沙溪、仙池、平滩、石洞、三槌十四镇”据之可判定,白沙建镇早则在雍熙四年,即公元987年。距今已有千年之久的历史。
元朝同设建置镇,元末明玉珍据蜀,以重庆为都建立大夏政权,把江津改为畿甸邑,白沙镇随之而第一次成为”畿甸”之地。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明玉珍之子明升归顺朱元璋,明王朝将白沙镇改为白沙里。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年),在白沙水驿设置水驿,《明会典》和《读史方舆纪要》都将白沙水驿与僰溪水驿,汉东水驿,白渡水驿并称为江津的四大水驿。
清代设巡检司,设建置镇。发展到清代中后期以后,它凭仗水驿之利日益凸显出了区域性的物资集散枢纽作用,不仅成为川东,川南一大水路要津,而且是川黔滇驿道上的一个重要集镇。
民国时期设镇公所,白沙为江津县第三公署,白沙更是凭借长江水道上兴旺的商贸运输,造就了繁荣的城镇格局。
1949年11月29日,白沙宣告和平解放。当年12月,即建立江津县第五区委员会、第五区人民政府,下辖白沙、三口、几子、塘河、永兴等五个乡镇,区党委和区政府都设在白沙镇。
1951年4月,江津县人民政府也移置于白沙镇,白沙镇充当了县治所在地,是江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到1956年7月县政府迁回城关镇(即几江镇),方恢复到原先地位。县政府迁出次月,白沙撤区设镇。
1957年设白沙镇人民委员会。1970年成立白沙镇革命委员会。1980年至今,设白沙镇人民政府,为县级镇。
著名爱国诗人吴芳吉,地方史学家邓少琴,国画家张采芹,爱国将领抗日军长夏仲实,书法家周浩然,油画家陈可之,作曲家王锡仁,前国家女排主教练邓若曾,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上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当代科技创造发明家张朝吟等,都曾在这块沃土上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原国民政府军委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等都曾在白沙留下了动人的故事和大量文化财富。
乡镇荣誉
白沙镇作为重庆市第一人口大镇,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之美称和“小香港”之盛誉,是万里长江上游的国家级第一深水良港,更是黔北地区及江津西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1984年被列为重庆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2年居四川省乡镇企业200强的第七位;1995年被列为全国小城建设试点镇;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3年被重庆市列为“百镇工程”镇和重庆市重点发展的45个区域性中心城镇之一,百个商贸重点镇之一;2004年被重庆市列为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2006年获全国小城市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镇称号,被江津区确定为两个区域性中心小城市之一。2010年,江津区白沙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12年,被列为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民间习俗
白沙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川剧、曲艺、弹唱、说书及各种艺术表演都比较盛行。从组班演出、戏剧创作、剧目的汇编、表演的形式都有相当的继承与发展。
民间习俗有端午节的赛龙舟;春节的杂耍龙灯、舞狮、花船游行等表演都相当具有地方特色。
元宵节的闹元宵更是堪称白沙“最具魅力的民间习俗”,是白沙民间保存至今最具传统,最具地方习俗的典型代表。祭码头、抓龙麟、舞龙狮、烧龙灯,整个场面颇为壮观精彩。锣鼓喧天、炮竹震耳、铁水火花四溅“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满天绚烂绽放的礼花与四周灿烂夺目的焰火交相辉映,形成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美景象。
交通运输
白沙距重庆73公里、距泸州75 公里、距贵州赤水60公里。上接合江、泸州、叙府;下通重庆、涪陵;南驰贵州、云南,北走永川、壁山。交通发展潜力大,是合江、泸州、黔北地区通往重庆的必经之地,扼重庆西南地区之要道。
白沙紧靠万里长江是通往川南辐射黔北、贵州的物资集散枢纽中心。现拥有2个国家级深水良港、10个长江客货运码头。北面有成渝铁路联结成都和重庆,南面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通向本区南部的乡镇、渝南、川南和云贵。渝滇高速公路(西南出海大通道)横贯城区而过。
“一江”:长江黄金运输水道;
“两铁”:已建成的成渝铁路;拟建的“渝泸铁路”;
“两高速”:正在建设的“渝滇高速公路”,以列为重庆市“十一·五”规划的重庆市三环高速公路将从白沙经过;
白沙将形成“铁水公”三位一体、纵横交错的交通枢纽。
|